熱門搜索:
當前位置:首頁  »  戰爭片  »  一個國家的誕生

一個國家的誕生

收藏
訂閱
1010
一個國家的誕生
 
主演:
內特·派克,阿米·漢莫,小馬克·布恩,科爾曼·多明戈
狀態:
HD
語言:
英语發音 英语 字幕
年份:
2010
類型:
剧情
導演:
內特·派克,阿米·漢莫,小馬克·布恩,科爾曼·多明戈
時間:
2022-05-01
集數:
HD
劇情:
一部講述以色列建國史的片子。以色列是巴勒斯坦地區的一個以猶太殖民者為主..《一個國家的誕生》版權問題,現已刪除清理所有內容的播放,爲此帶來的不便,敬請諒解!

集數(評論)

排序:降序|升序

《一個國家的誕生》劇情介紹:

一部講述以色列建國史的片子。以色列是巴勒斯坦地區的一個以猶太殖民者為主體的國家。以色列周圍的國家包括黎巴嫩、敘利亞、約旦和埃及。以色列現在還佔領了約旦河西岸、戈蘭高地以及監控著加沙地帶。大多數猶太殖民者認為包括約旦在內的大巴勒斯坦地區才是完整的以色列國土。1948年以色列建國后不斷與阿拉伯國家,例如敘利亞、黎巴嫩、約旦、埃及、伊拉克、沙特阿拉伯等國家間進行戰爭和衝突。以色列與埃及於1979年3月26日簽訂以埃和平協議。與約旦在1994年1月26日簽訂以約和平協議。而與鄰國黎巴嫩和敘利亞的談判仍在進行,還沒有簽訂和平協議。ii據圣經記載,摩西曾帶領部分以色列人走出埃及,并在約書亞(Joshua)的領導下征服了迦南(Canaan)的部落城邦。之后,在大約在公元前1年,大衛王占領了耶路撒冷,并且在包括外約旦在內大部分迦南地區建立起以色列王國。在大衛的兒子所羅門(Solomon)死后,王國一分為二,南為猶大(Judea),北為以色列(Israel)。直到公元133年,耶路撒冷一直是猶太人的政治和宗教中心。公元前722年,亞述人(Assyrians)攻占了以色列,公元前586年巴比倫人占領了猶大,他們焚毀耶路撒冷的所羅門圣殿,驅逐了大批猶太人。從此之后,耶路撒冷曾被多次易手,還被無數次地摧毀和重建。猶太人從此流離失所,散落到各個地方。大約在公元前61年,龐貝(Pompei)的羅馬軍團攻占了猶大,占領了耶路撒冷。而耶穌正是在羅馬的統治區伯利恒(Bethlehem)降生的。羅馬統治者在公元7年和132年兩次撲滅了猶太人起義的烈火,并于公元135年將所有猶太人驅逐出耶路撒冷。此后,耶路撒冷就被羅馬人重新命名為巴勒斯坦(Palestine)。在拜占庭時期(公元4世紀),大量的基督徒涌入了巴勒斯坦。那時,巴勒斯坦的人口組成是基督徒、猶太人皈依的基督徒和異教徒(paganism),以及羅馬人和原著居民。大約在公元7世紀,穆斯林阿拉伯的軍隊北上占領了包括巴勒斯坦在內的大部分中東地區,從此,穆斯林對巴勒斯坦的控制一直延續到2世紀初。在這漫長的穆斯林統治中,土爾其奧托曼帝國(OttomanEmpire)曾于1517年將巴勒斯坦納入自己的版圖。在這期間,土爾其蘇丹還曾邀請離散的猶太人到巴勒斯坦的各個城市里定居下來。在18世紀末拿破侖入侵時,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趁機起來反抗埃及和土爾其人的統治,致使土爾其帝國進一步開放其邊界,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口同時增長了,而且兩個民族的民族意識也隨之提升。到了188年,巴勒斯坦的人口達到了4萬,其中猶太人口是2.4萬左右。這時奧托曼政府開始采取嚴厲的措施限制猶太移民,但是,猶太人卻采取各種手段移入巴勒斯坦。這時在19世紀的歐洲,反猶浪潮和歐洲猶太人解放邉哟松碎L,現代民族國家的理念與傳統猶太家園的向往交織在一起,在歐洲離散的猶太人心中,燃起了猶太復國主義(Zionism)的烈火。特別是東歐國家的反猶和排猶政策,加速了歐洲猶太人向巴勒斯坦的遷徙。也是在此時,歐洲猶太人開始將猶太復國主義思想體系化。猶太祭司奧克雷(RabbiYehudaAlcalay),在19世紀4年代發表了許多猶太復國思想的希伯來語文章。另外,在1896年匈牙利裔猶太律師赫茨爾(TheodoreHerzl)出版了《猶太國》一書,完整地闡釋了猶太復國主義。次年8月,猶太復國主義者在瑞士巴塞爾(Basle)召開了“第一次世界猶太復國主義者代表大會”,大會根據赫茨爾的理念希望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猶太國。與會的猶太復國主義者預期將有數百萬歐洲猶太人移民巴勒斯坦,以形成人口的絕對多數。至于當地的阿拉伯人,沒有在他們的考慮范圍之內。到1914年為止,巴勒斯坦大約有7萬人口,61萬為阿拉伯人,猶太人還不到1萬人口。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巴勒斯坦的統治者奧托曼帝國與德國聯盟。這時巴勒斯坦地區爆發霍亂和傷寒,土爾其軍事首腦決定趕走所有外國人,大批的猶太人再次被驅逐出巴勒斯坦。在此期間,只有俄國籍的猶太人可以免被逐出,這些剩下來的猶太人,就成為英國的合作者,后來為英軍與土爾其作戰提供了幫助。與此同時,英國也需要阿拉伯人的幫助。英國政府就許愿給阿拉伯人,只要他們支持同盟國與土爾其人作戰,阿拉伯在戰后便可以獨立。在1916年,阿拉伯人在勞倫斯(T.E.Lawrence)的領導下,真的起來反抗土爾其人的統治。但是戰后,英國卻否認了自己對阿拉伯人的承諾,巴勒斯坦成了英國的“委托統治地”。戰后巴勒斯坦的人口中大約7%是阿拉伯人,3%是猶太人和基督教徒。此時在英國本土,有一批猶太復國主義者游說英國議會,最終促成了英國在1917年11月簽署了著名的《貝爾福宣言》(BalfourDeclaration),宣言允諾建立一個猶太家園,同時確保非猶太社區的權利和信仰不受侵害。英國之所以這樣做,主要是考慮如果德國向猶太人做出類似的承諾,會把國際上的猶太人拉向德國一邊。英國此舉遭到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強烈反對,他們堅持巴勒斯坦是阿拉伯人的土地,并且通過暴動和罷工等手段向英國當局施壓。同時,阿拉伯人還策動美國介入此事,以便影響英國的中東政策。阿拉伯領袖達迦尼(ArefPashaDajani)曾對美國派來的代表陳述說:歷史已經證明無法與猶太人居住在一起,所有國家都不歡迎猶太人,因為他們吸所有人的血。在這種情況下,猶太人也意識到與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無法避免沖突,后來就任以色列國總理的本·古里安(DavidBenGurion)曾在1919年發表講話說:沒有人能找到任何解決辦法,我們要這片土地成為我們自己的國家,而阿拉伯人也要做同樣的事情。英國卻在這時做出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為了答謝麥加行政長官侯賽因之子阿卜杜勒曾為英國奮勇征戰,當時的英國殖民大臣溫斯頓·丘吉爾在1921年的“一個星期日的下午”突發奇想,把約旦河以東地區的管理權交給了阿卜杜勒,這片土地是英國所管轄的巴勒斯坦總面積的四分之三。阿卜杜勒立刻就把這片地區改名為約旦哈西姆王國,并且在1946年得到了國王稱號。在巴勒斯坦的面積急劇縮小的情況下,在美國和英國的猶太復國主義者,卻仍在鼓動猶太人移居到只剩下原領土四分之一的巴勒斯坦。到1929年,巴勒斯坦人口的日益稠密,造成競爭加劇和經濟蕭條。富有和受過良好教育的猶太人有很強的競爭力,他們大量購買土地,致使阿拉伯的種田人流離失所,大量涌入城市。阿拉伯人開始預感到大量歐洲和美國猶太人的涌入,會逐漸擠走缺乏商業競爭力的阿拉伯人。而且,外來移民炫耀自己與大多數阿拉伯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也引起當地人的嫉恨。在1929、193和1931年,猶太人定居點遭到了阿拉伯人的武裝襲擊和恐怖威脅。恰在此時,納粹在德國掌了權,并開始了迫害猶太人的暴行。當猶太人的遭遇開始為人所知時,英國政府不得不放寬猶太人移居巴勒斯坦的配額。1933至1935年間,獲準移入的猶太人在13萬以上,而非法移民數以萬計。巴勒斯坦從那時起變成一座充滿暴力和恐怖的活火山。恐怖主義遍布了整個地區,英國當局根本無法維持基本的秩序。1942年,美國的猶太復國主義者在紐約集會,通過了比爾特摩綱領,要求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猶太國家和一支猶太人的軍隊。不久,阿拉伯人和猶太人就進入了全面備戰,雙方大開殺戒,巴勒斯坦變成了燒、殺、搶、掠的戰場。二戰結束后,從歐洲各地的集中營里解放出大量的猶太難民。西方各國不愿接收這些難民,因此,英國政府對巴勒斯坦的移民控制受到了各方的巨大壓力。美國不斷地要求增加猶太人的移民配額,而這時阿拉伯人和猶太人雙方都在通過暴力手段對英國當局施壓,阿方要求控制移民,猶太一方則要求放寬移民。阿拉伯人對猶太定居點實施恐怖襲擊,而猶太人炸路斷橋,暗殺英國官員,以阻止英國當局對非法猶太移民的追捕。最終,英國政府決定甩掉巴勒斯坦這個燙手的山芋。1947年4月,英國政府把巴勒斯坦問題提交聯合國解決,并宣布一年后結束委托統治,撤回所有駐軍。1947年11月29日,第二屆聯大通過了181號決議,規定在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建立兩個國家,即阿拉伯國和猶太國,耶路撒冷市由聯合國的特別管理。但是,阿拉伯一方拒絕接受聯合國決議,原因是阿拉伯人占巴勒斯坦人口的2/3強,卻只得到43%的貧瘠土地;而猶太國的人口僅占1/3,卻得到了57%的沿海肥沃土地。1948年5月15日,猶太臨時政府單方面宣布成立以色列國(而沒有采用“猶太國”做國名),次年2月立憲會議召開,通過一部臨時憲法,宣布國家為民主共和國。本·古里安就任以色列第一任總理。在以色列宣布建國的第二天,阿拉伯聯盟(ArabLeague)國家埃及、伊拉克、黎巴嫩、敘利亞以及外約旦(Transjordan)(后改稱約旦)拒絕承認以色列,并且對以色列宣戰,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了。二、第一次中東戰爭(1948-1949年)從1948年5月起,阿拉伯聯盟國家的軍隊相繼進入巴勒斯坦,對新生的以色列國展開了正規的戰爭。開始,埃及在巴勒斯坦南部攻下了部分領土,繼而外約旦占領了耶路撒冷老城。但是由于阿拉伯各國彼此心存疑忌、內部不和,很快進攻就停了下來。6月,在聯合國的斡旋下,成功地實現了4周的停火。但隨著以色列在7月的大舉反攻,停火被打破了。零星的戰斗一直持續到1948年底。以色列在次年1月的凌厲攻勢隔絕了埃及的軍隊,迫使阿軍接受停火(1949年1月7日)。1949年7月阿、以簽署了停戰協議,但并沒有實現和平。大約4萬巴勒斯坦的阿拉伯難民逃離以色列,滯留在以色列邊境的難民營中,這成為日后阿、以沖突的重要原因。在第一次中東戰爭中,美、英出于長遠利益的考慮,在幕后支持阿拉伯聯盟,而蘇聯卻支持以色列,這與后來幾次戰爭的格局有很大的不同。戰后,阿拉伯國家對軍事上的失敗,備感失望和恥辱,敘利亞、約旦、埃及等國先后出現了政治動蕩和權力交替,使阿拉伯國家的地緣政治出現全新的格局。二、第二次中東戰爭(1956年)從1949到1956年,聯合國監督執行阿、以停火,推遲了沖突的到來。在這期間,大國列強已經調整了自己的中東政策,美國、英國和法國支持以色列,而蘇聯轉而支持阿拉伯國家。1956年7月,埃及領導人納賽爾(AbdalNasser)將蘇伊士吆邮諡閲校⑶艺饔眠河所有者(主要是英國和法國人)的財產,英、法為了報復,唆使以色列進攻埃及。1956年1月29日,以色列集結空軍和陸軍力量,入侵了埃及的西奈半島(Sinaipeninsula)。同時,英、法還直接介入了戰爭,使世界輿論嘩然,一致譴責以色列的入侵和英、法的乾預,這一事件幾乎釀成了一場威脅世界的危機。11月6日,在美、蘇的支持下,聯合國調停雙方停火。這時,以色列已經占領了加沙地帶和通往亞喀巴灣的入海口。但在1957年,以色列又不得不將加沙地帶交由聯合國管轄。三、第三次中東戰爭:六日戰爭(1967年)整個196年代,阿、以邊境沖突不斷。敘利亞訓練巴勒斯坦游擊隊對以色列實行恐怖襲擊,埃及領導人納賽爾與約旦和敘利亞結成聯盟,放言以色列必須從地圖上消失。1967年5月,納賽爾要求聯合國部隊從埃及完全撤出,并且關閉了亞喀巴灣這個以色列通往紅海的唯一入海口。以色列所做出的反應是向埃及和它的阿拉伯聯盟發動閃電進攻。1967年6月5日,以色列發動了大規模的空襲,一舉摧毀了阿拉伯聯盟的空軍力量。依靠空中優勢,以色列步兵在3天內就占領了西奈半島,大兵長驅直入地壓向約旦邊境。到6月1日僅短短的6天之內,以色列軍隊奪下耶路撒冷老城(后來永久地吞并為以色列領土),占領了戰略地位重要的戈蘭高地(GolanHeight),陳兵敘利亞邊境。這場戰爭史稱“六日戰爭”。埃及和敘利亞軍隊在6天內遭到重創,敘利亞隨即接受了停火,讓以色列占領加沙地帶、敘利亞半島和約旦河西岸的領土,埃及的蘇伊士吆右驊馉幎P閉。以色列還宣稱不會放棄耶路撒冷和其他占領的領土。納賽爾的政策以災難而告終,他本人3年后去世。而以色列大獲全勝,民族情緒高漲。這場戰爭為日后的無休止的阿以沖突種下了苦果。到今天巴、以談判的核心內容,仍然是以色列在這6天內拿下的關鍵的地區,巴方要求以色列歸還這幾處戰略要地,而以色列豈肯輕易放手。這次戰爭的后果為巴以關系的未來,投下了暗淡的陰影。四、第四次中東戰爭:贖罪日戰爭(1973-1974年)1973年1月,阿拉伯國家認為自己譴責以色列的聲音沒有受到國際社會的重視,埃及總統薩達特(AnwarSadat)決定趁1月6日猶太人的贖罪日,對以色列發起突然襲擊。埃及和敘利亞分別在西奈半島和戈蘭高地向以色列展開進攻,伊拉克也加入了進來。以色列毫無準備,措不及防,幾天后才完成戰爭動員。但很快,以色列又把敘利亞和埃及趕了出去,并且在戰爭的最后一刻,成功地在蘇伊士吆游靼锻贿M敵人原來的防線,但是以軍付出了沉重的代價。17天的激戰在美、蘇兩國的聯合壓力下結束,阿方戰果甚微,但卻表明了以色列在軍事上的絕對優勢開始衰落了。埃及和以色列在1974和1975年分階段達成了協議,協議規定雙方不在蘇伊士吆訁^進行戰斗,以色列把西奈油田歸還埃及,埃及向以色列開放蘇伊士吆印1977年11月,薩達特訪問了以色列,埃、以兩國關系和緩了。同時,埃及和敘利亞恢也復了與美國中斷的外交關系,中東局勢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五、第五次中東戰爭(1982年)從1978年起,巴勒斯坦的游擊隊以黎巴嫩為基地對以色列實施恐怖破壞,同時,巴勒斯坦解放組織(PalestineLiberationOrganization)逐漸發展壯大起來,雅瑟爾·阿拉法特的精明,使他后來成為世界叱咤風云的人物。以色列強硬政府決定在1982年6月,對巴勒斯坦進行一次懲罰性征討。貝京的國防部長沙龍宣布的目標是建立一個4公里的緩沖帶,來保護以色列的北部邊界,同時暗中計劃消滅巴解組織。全副武裝的以色列軍隊入侵了滿目創痍的黎巴嫩,一場混戰后,將這個小國一分為二。敘利亞介入了這場戰爭,以保護其水權。以色列將戰火引到貝魯特城,并且屠殺了兩個集中營的數百名穆斯林平民。最終,沙龍成功地將巴解組織趕出了黎巴嫩。從以色列建國的漫長過程到5次慘烈的中東戰爭,阿拉伯人和猶太人圍繞著巴勒斯坦,經歷了十分錯綜復雜的歷史糾葛。雙方都認為自己的存在有更大的合法性,并且力圖通過暴力來捍衛自己的生存空間。雙方的歷史學家也通過歷史敘述來證明自己的存在是有根據的,猶太史學家在講述這段歷史時,往往強調圣經記載、英國的《貝爾福宣言》和聯合國第181號決議,試圖證明猶太人對巴勒斯坦擁有合法權利。而阿拉伯的史學家則往往強調猶太人的移入,造成了多少阿拉伯人流離失所,雙方很難達成共識。值得注意的是,英、法、美、蘇等大國,總是在扮演公正無私的裁判國形象。但實際上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它們又總是根據自己當時的利益,利用雙方的矛盾來實現自己的目標。雖然前埃及總統薩達特和巴解組織執委會主席阿拉法特曾先后承認了以色列存在的現實,但阿、以當前爭執的核心仍然是,阿方要求歸還第三次中東戰爭中失去的土地,這在以色列看來是不可能的。后阿拉法特時代不容樂觀,巴勒斯坦和以色列關系的未來道路,仍然是漫長崎嶇的。iii公元7年,古羅馬大軍占領耶路撒冷,摧毀猶太教圣殿。公元135年,猶太人被逐出巴勒斯坦,由此開始了持續18多年的漂泊生涯。從被逐出故土那天起,猶太人就沒有忘記過重返故園。19世紀末,歐洲出現了大規模反猶太主義浪潮,猶太復國主義的思潮和邉右灿纱讼鄳d起。1881年,俄籍猶太醫生平斯克爾出版了《自我解放》一書,提出了建立猶太民族國家的想法。該書被認為是猶太復國主義的發端。1896年,匈牙利猶太律師赫茨爾又出版了《猶太國》一書,完整地提出了猶太復國主義的思想。針對當時歐洲到處可以聽到的“猶太人滾出去”的口號,他這樣寫道:“我現在要以最簡單的形式提出這個問題:我們現在要‘出去’嗎?到哪里去呢?”“應該把地球的某一部分的主權授予我們,其面積足以滿足一個民族的正常需要;其余的事情將由我們自己來做。”赫茨爾的著作在猶太人中引起了很大的反響,但這個民族家園究竟建在何處,猶太人內部也有過分歧。他們設想過在南非和阿根廷,還認真考慮過烏乾達,并為之進行過投票。直到1897年8月29日在瑞士巴塞爾召開的第一次世界猶太復國主義者代表大會,才將其最終定在猶太人心目中的文化根——巴勒斯坦。這次大會提出,猶太人應建立“一個得到公眾承認的、有法律保障的家園(或國家)”。與此同時,“世界猶太復國主義組織”成立并開始活動。他們組織猶太人向許多世紀以來阿拉伯人聚居的巴勒斯坦移民,并成立了“猶太國民基金”和“巴勒斯坦土地開發公司”等相應機構。這次大會召開的1897年,被認為是猶太人將自己的家園夢想開始付諸實踐的一年,也被認為是巴以爭端的開始之年。從《貝爾福宣言》到《巴勒斯坦白皮書》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巴勒斯坦被英軍占領,戰后成為英國的“委任統治地”。1917年11月2日,英國外交大臣貝爾福寫信給猶太復國主義者聯盟副主席羅斯查爾德,聲稱“英王陛下政府贊成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猶太人的民族國家,并將盡最大努力促其實現”。此信后被稱為《貝爾福宣言》。猶太人據此開始向巴勒斯坦大批移民。但是,此舉遭到巴勒斯坦當地阿拉伯人的強烈反對,他們以暴動和罷工的方式向英國施加壓力,要求限制猶太人移民。這場動亂一直持續了3年之久。與此同時,在納粹迫害下生計無著的猶太人繼續向巴勒斯坦大批移民,至1939年,移居巴勒斯坦的猶太人總數已增加到44.5萬人。1936至1939年期間,英國曾建議在巴勒斯坦分別建立一個猶太人國家(面積遠比后來聯合國劃定的小)和一個阿拉伯人國家,但被阿拉伯人拒絕。1939年5月,英國政府害怕進一步激起阿拉伯各國的反抗,遂主動向阿拉伯各國示好,提出了所謂的《巴勒斯坦白皮書》。白皮書提出:在今后5年中,每年只限移入1.5萬名猶太人;限制猶太人購買阿拉伯人的土地,準備把巴勒斯坦逐步移交給一個阿拉伯人占多數的當地政府,猶太人可在該政府管轄下實行高度自治。阿拉伯人的動亂是平息了,但是,在對立情緒強烈的猶太人與阿拉伯人之間建立信任,顯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巴勒斯坦白皮書》公布之時,恰是歐洲猶太人為逃避納粹大屠殺,苦苦尋求安身立命的綠洲之日。在納粹慘絕人寰的大屠殺中,全世界1/3的猶太人被殺害,遇難者總數達6萬,歐洲猶太人所剩無幾。英國在向德國宣戰前,由于堅持白皮書的立場,不讓受迫害的德國和奧地利猶太人進入巴勒斯坦,使得當地猶太人和托管當局處在了戰爭邊緣。只是基于對德國法西斯的共同仇恨,才使暴力活動有所限制。但是,在戰時,猶太突擊隊從未停止過對攔截非法移民的英軍設施的破壞。聯合國第181號決議和以色列立國二戰結束后,從納粹集中營里解放出來的幾十萬波蘭猶太囚徒,成了無家可歸之人。他們不能返回故園,因為此時在波蘭各地相繼發生了殺害返鄉猶太人的事件;除了幾個北歐國家之外,飽受戰爭蹂躪的西歐國家無力收容他們;連素以移民國家著稱的美國都不愿敞開大門。此時,惟一張開臂膀歡迎他們的,就是巴勒斯坦的猶太社區。由于英國繼續堅持白皮書的政策,導致猶太突擊隊同英國托管當局的沖突不斷升級。猶太人炸路斷橋,襲擊拘禁非法移民的營地,暗殺英國官員。對英國而言,這將是一場不得人心的戰爭。此時,希特勒殺害6萬猶太人的罪行,正被逐步揭露,國際輿論一邊倒地同情猶太人。讓那些被解放的波蘭猶太人繼續住集中營,實在是說不過去。隨著軸心國秘密文件的曝光,英國當年拒絕意大利的提議、不同意德國和奧地利猶太人經意大利轉送巴勒斯坦的決定,也大白于天下,輿論視英國為殘殺猶太人的幫兇。在國際輿論的壓力下,英國決定從巴勒斯坦脫身。1947年2月15日,英國宣布把巴勒斯坦這塊燙手山芋轉交聯合國。1947年11月29日,第二屆聯合國大會以33票贊成、13票反對(其中1個是伊斯蘭國家)、1票棄權的結果,表決通過了巴勒斯坦分治的決議,即聯合國第181號決議。決議規定:英國于1948年8月1日之前結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統治,并撤出其軍隊;兩個月后,在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建立兩個國家,即阿拉伯國和猶太國。根據分治決議的藍圖,阿拉伯國國土可達1123平方公里,約占當時巴勒斯坦總面積的43%,人口中阿拉伯人為72.5萬人,猶太人為1萬人;猶太國國土為14942平方公里,約占巴勒斯坦總面積的57%,人口中阿拉伯人為49.7萬人,猶太人為59.8萬人。決議還規定:成立耶路撒冷市國際特別政權,由聯合國來管理。蘇聯出于爭取以色列執政的工黨的考慮,一改從帝俄時期就固有的反猶態度,為以色列建國出了大力,并對以色列國的建立和鞏固給予了外交和軍事上的支持。蘇聯常駐聯合國代表葛羅米柯在聯大一番感人的演講,對181號決議的順利通過起了重要作用。而曾在《貝爾福宣言》中信誓旦旦地表示支持猶太人復國的英國,卻在此時投了棄權票。當時,巴勒斯坦地區的阿拉伯人有12多萬,占總人口的2/3強。但分治決議中的阿拉伯國的領土只占巴勒斯坦總面積的43%。更令阿拉伯人難以容忍的是,阿拉伯國的領土支離破碎,互不相連,大部分是丘陵和貧瘠地區。猶太國則不然,猶太人雖僅有6萬,不到總人口的1/3,然而其領土卻占巴勒斯坦總面積的57%,大部分又位處沿海地帶,土地肥沃。1948年5月14日下午,特拉維夫現代藝術博物館前面的廣場上,擠滿了猶太人。下午4時,身高1.6米的“以色列建國之父”本—古里安宣布《以色列國獨立宣言》。本—古里安就任以色列第一任總理。以色列建國的消息通過電波傳遍了全世界,大部分國家作出了積極的反應。本—古里安宣布建國17分鐘后,美國白宮新聞秘書查理·羅斯向記者宣布:美國承認以色列。承認以色列的文告是美國人在還不知道這個新國家叫什么名字的時候就擬好的。當得知這個國家取名“以色列”時,杜魯門總統用筆將文告上的“猶太國”字樣劃去,改為“以色列”。5月17日,蘇聯宣布承認以色列。建國次日即爆發戰爭1948年5月15日,也就是以色列宣布建國的第二天,英國宣布結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統治。當天,阿拉伯聯盟國家埃及、伊拉克、黎巴嫩、敘利亞以及外約旦(195年改稱約旦)的軍隊相繼進入巴勒斯坦,同時,阿拉伯聯盟發表聲明,宣布對以色列處于戰爭狀態,第一次中東戰爭由此爆發。這次戰爭史稱“巴勒斯坦戰爭”。與以后的幾次中東戰爭不同,英美兩國出于在阿拉伯世界的長遠戰略考慮,在巴勒斯坦戰爭中站到了阿拉伯人一邊。倒是蘇聯為爭取這個新生的國家,對以色列給予了充分的支持。當時在蘇聯控制之下的捷克斯洛伐克不僅為以色列提供了大量的軍火,而且為以色列提供專用機場、建立空中走廊,為以色列訓練空軍和傘兵部隊。戰爭進行之時,幾名駐歐美國空軍猶太裔士兵冒著軍法審判的危險,偷了3架重型轟炸機,在捷克斯洛伐克的機場裝滿炸彈后,起飛轟炸開羅和大馬士革。由于參戰的阿拉伯各國彼此之間心存疑忌、內部不和,外約旦國王阿卜杜拉和埃及國王法魯克各打算盤,使得只有游擊隊實力的以色列取得了戰爭的主動權。7月中旬,在英、美的催促下,以色列宣布停火,但零星戰斗持續到1949年。這次戰爭后,巴勒斯坦被分為三部分:以色列占領了巴勒斯坦總面積的78%,超過“分治決議”規定面積57多平方公里;約旦河西岸歸約旦管轄;加沙地帶歸埃及管轄。近百萬巴勒斯坦人被逐出家園成為難民。第一次中東戰爭的失敗使周圍阿拉伯國家備感恥辱,到處彌漫著革命的氣息。1949年3月、8月和12月,敘利亞先后3次發生政變。1951年7月,約旦國王阿卜杜拉父子被巴勒斯坦難民刺殺。阿卜杜拉國王18歲的孫子侯賽因由于子彈擊中了祖父親手別在他胸口上的一枚勛章而幸免于難,于1953年繼位成為約旦哈希姆王國國王。1952年7月,埃及軍人推翻法魯克王朝,自由軍官組織領導人納賽爾于1956年6月成為總統。...

一個國家的誕生評論:←(點擊查看)

熱門戰爭片:

使用幫助 | 給我留言 | 最新更新 | 排 行 榜 | 索 引 庫 | 在線直播 | 郵件訂閱

本網站內容收集于互聯網, 0809電影網 不承擔任何由于內容的合法性及健康性所引起的爭議和法律責任。 歡迎大家對網站內容侵犯版權等不合法和不健康行爲進行監督和舉報。

Copyright © 2008-2030 0809電影網 www.dy0809.com